2019年11月25日晚上7:00,由bevictor伟德官网、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子衿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9回:《“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符号化视觉文化传播学术讲座”》在图书馆一层多功能厅举行。
主讲嘉宾殷强老师
本期嘉宾殷强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摄影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他还曾先后担任摄影记者、杂志主编、出版社总编辑、报纸总编辑。殷老师有着医学和社会学、影像传播专业的复合学科背景。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扎实的学科知识的殷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风趣幽默又干货满满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任杰老师主持。
学术主持任杰老师
关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殷老师以摄影术为切入点引入主题。今年是摄影术发明180周年,从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家达盖尔发布了摄影术,最初的摄影曝光长达半小时之久,早期照相馆为了防止照片虚化,甚至把客人绑起来拍摄;而曝光材质经过蛋白法、化学法等改善,直至1886年柯达发现感光材质,曝光问题才得到有效解决。它为后来的摄影、电影、电视等图像信息的留存打下基础。
东方在汉语中是方位词,作为东南西北四个主要方向之一,东方指地球(除极地以外)上太阳升起的方向,在政治意义上多指处于东亚文化圈的国家,泛指亚洲,包括近东、中东、远东。是来源于近代西方人“欧洲中心论”视角下的地理或政治名词。冷战期间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统称。西方国家,指西欧、南欧、北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由于这些国家大部分集中在欧美,所以有时也称作“欧美国家”。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及新加坡,曾被称为在亚洲范围内的西方国家。西方指经济上的资本市场经济,政治上的民主共和体制,文化上的基督教地区。最初西方只是地理概念,当前它的文化概念越来越明确。东方人和西方人有很多冲突,由于东西方人不同的文化熏陶和不同的历史轨迹所带来的不同认知观。
讲座现场
人在觉知外界时,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反应,即喜欢或不喜欢。而对于东方人与西方人在思维认识方面的差别,作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东方人不喜欢的反应多于喜欢的反应,而西方人喜欢的反应多于不喜欢的反应。具体而言,东方人关注负面的消极影响,西方人则看正面的积极因素。
摄影史学家一致认为,自1839年摄影问世以来的最初50年中,摄影尚不能以艺术自居。直到1889年英国人艾默森的《自然主义摄影》发表后,摄影才逐渐摆脱了西方画意主义的阴影,而在此之前,摄影绘画主义欧洲作为摄影家的创作主流一统天下长达半世纪之久。
此时期摄影所表现的另一方面,一些摄影家在默默无闻的坚持探索纪实主义的创作之路,他们凭借摄影初始阶段的简陋工艺尽量纪录着人类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生活场景,甚至于残酷的战争场面。
其中就包括了中国从封建社会迈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向世界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殷老师一再强调,影像更多使用是在文化上所带来视觉愉悦和心理满足。不管是西方文化自我肖像的消费还是东方更多用照片寄托情感。东西文化长久的相互碰撞、融合,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应该认真观察,经常思考,用心理解,发挥优势,实现我们的自我价值。更应该继承东方文化包容的品格,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切实有用的帮助。(撰稿:陆冰霜 摄影:钱智轩、林 辑 )